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>新聞資訊
清明節(jié)回武漢看了二胖,同時,關于未來,我們也聊了很多。
在校的時候總是很安逸,宿舍、食堂、自習室三點一線,但離開之后才發(fā)現,曾經極力想跳出去的地方,正是最留戀的所在。同時,學校這個最舒適的環(huán)境,也往往會阻礙我們的前進。
換一個角度就會有不一樣的認識,很矛盾,但卻很現實。
今年過年的時候,我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:新的一年,要出去走走,多體驗不一樣,同時,多收獲不一樣。當把體驗看得很重要之后,對于很多事情的看法,就變得和之前不同了。
以前害怕出去,現在渴望新知;以前總給自己設限,如今積極打破自己的邊界。
從某種程度上來說,我們很多人都是理想主義者,但直到最后大部分人還只停留在了理想階段,因為要成事,必須務實。
從大學到現在,我一直覺得自己膽小怕事,自信心不足,很多時候不相信自己,很多事情也不敢去嘗試。
這其實和我的經歷有關。幼時一切順風順水,學習成績遙遙領先,后來因為貪玩經常逃學,兩次高考失利后,家人對我的信心蕩然無存。看著很多身邊人都上了名校,而我收拾東西,走上了自己的路。
大學幾年,每次放假回家,家人總會提起往事,他們怕我再荒廢,怕我在學?;烊兆?。這是一種因為事實而導致的不信任,但我聽著,卻很不是滋味。我慢慢變得自卑,開始不相信自己。
自信時,覺得做什么事情都能成功,掌控感十足;自卑后,好像做任何事情都會失敗,打心底里懷疑自己的能力。
我開始變得矯情,不斷追尋事情的意義,自己拿不了主意,一遇事,就想著問問別人的看法。
“你覺得這件事怎么樣?” “你說把這些東西學好之后,我是不是就能……”
把自己丟掉之后,就像走在了懸崖上,每一步,都可能掉入萬丈深淵。
契訶夫寫過一篇小說,叫《裝在套子里的人》,以前我覺得這是一個笑話,覺得這樣的人很少,但走著走著,自己也變成了這樣的人。
裝在套子里的那個人,害怕改變,害怕新事物,所以總喜歡窩在自己創(chuàng)造的殼里,給自己制造一個所謂安全的套子:哪怕在艷陽天出門他也總是穿著套鞋,帶著雨傘。他總是把臉藏在豎起的衣領里面,戴著黑眼鏡,耳朵里塞上棉花,坐出租馬車的時候也要車夫馬上把車篷支起來……
再看時,這個故事一點都不搞笑了,這是一個把鏡子擦亮的過程,原來長大后,我們逐漸變成了曾經嘲笑過的人。
害怕改變,害怕風險,害怕丟失,所有的恐懼,都源于內心的不相信。算起來,固執(zhí)也是無知的表現,但當無知成為習慣后,給自己加的套子,便很難再脫下來了。
后來我們習慣待在自己多年打造的舒適區(qū)里,習慣于反駁別人的新觀點,習慣了自己的生活節(jié)奏,身在桃源,不知有漢,無論魏晉。
那天晚上,朋友和我聊他新想到的一個點子,巧合的是,第二天我在書上看到了一句話:點子是最沒有意義的東西。
想想也是,我們每天都會有無數個點子,但點子真正落地后,才能對生活產生實質性的影響,而落地的關鍵,全在于行動。
這些天,我一個人逐漸適應了新生活,解鎖了很多技能,也慢慢找到了自己的狀態(tài),該學的東西有很多,而我要做的便是腳踏實地。
挑戰(zhàn)會帶來很多困難,但適應之后,會帶來相應的成長和收獲。想來這就是成長最真實的狀態(tài),不斷去突破自己周圍無形的繭,會痛苦,但會收獲飛翔。
我們都渴望成長,但擋住我們前進的,恰恰便是我們自己。
你,有意識到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