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>新聞資訊
前幾天,有位同事在朋友圈發(fā)了一張剛考取的證書照片。
沒想到,竟然有人因為這個來找我嚼舌根。
上班的間隙,我在茶水間倒水,另一個同事湊到我身邊說:“你看到那個誰的朋友圈了嗎?分明就是在秀優(yōu)越感,要不就是故意發(fā)給領導看的!”
見我沒回應,她又說:“我要是學的話,肯定也能拿到證書,并且一點也不比她差,可我就是懶了點……”
礙于同事關系,我禮貌地笑笑,回她:“那你也咬咬牙,別犯懶,加把勁去考個證書回來?!?/span>
她立馬沒了興致:“我才懶得去弄,又要買書,又要準備材料,甚至要跑去機構學,想想就頭大……再說了,沒那個證書,我過得也挺好的。下了班,逛逛街,吃個飯,何必去折騰呢?”
我不置可否。
不得不承認,這樣想的人還挺多的。估計每個人都多多少少聽過或說過類似的話:
我要是稍微勤奮一點,努力學習,也能讀個好一點的大學,找一份好一點的工作。
倘若幾年前我也開始學習寫作的話,經(jīng)過這么幾年的積累,估計現(xiàn)在也能成為一個知名寫作者。
如果下班后,我也去給自己充充電,估計現(xiàn)在坐在經(jīng)理位置上的人就是我了。
話聽起來沒錯,可是當別人在燈下埋頭苦讀、在鍵盤上認真敲字、在利用一切空閑時間精進成長的時候,自己在干什么呢?
不少人用自己的“懶”當作借口去攻擊別人的成績,好像自己不懶就可以大有作為,好像別人的努力都顯得特別可笑??墒聦嵅贿^是:想擁有別人的成績,卻付不起同樣的努力。
懶,沒有什么可炫耀的。
余華說:“別自欺欺人,當生命走到盡頭,只有時間不會撒謊。”
我們行走在路上,很多時候不需要等到生命的盡頭,時間就會給出答案。
選擇了懶散,就得接受實力配不上野心的事實;選擇了過分享受當下,就得承擔未來被提前透支的代價。
有個朋友,經(jīng)營著一家公司,主要承接熱加工工藝相關的業(yè)務。
這個行業(yè)受疫情影響比較嚴重。
疫情初期,朋友以為疫情很快就會過去,損失在可控范圍之內(nèi),并沒有想著去采取什么補救措施。
雖然身邊的朋友都在提醒,要趁此機會考慮轉型,嘗試開辟一下新業(yè)務,但他還是不為所動。
他的考量是:如果要嘗試新領域,工廠的加工設備等基礎設施都要重新來過,這都不是小的成本,萬一失敗了,豈不是功虧一簣?
猶豫再三之后,他決定暫且觀望,等著疫情好轉。
這一等,就是小半年。眼看著經(jīng)濟損失越來越嚴重,他才著急了,趕緊召集團隊商量轉型的解決方案。
好在亡羊補牢,為時不晚。經(jīng)過一兩個月的磨合,轉型雖然沒完全走上正軌,卻也初見成效。
他不無感慨地說:“現(xiàn)在回過頭來看,當初懶得動,不過是自己想得太難了。但真正做起來,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困難?!?/span>
是啊,有時候我們不愿意行動,其實不是懶得去做,而是出于內(nèi)心的恐懼,被畏難的情緒給打敗了。
害怕搞砸了,達不到期望值;害怕他人的評判,不能忍受別人看到自己一敗涂地的樣子;害怕定下目標,未來的某一天又被自己親手啪啪打臉……
我們害怕的東西太多太多。為了掩飾恐懼的心理,便用懶惰做了盾牌,使自己的行為看起來合乎情理。
美國心理學家科溫頓的自我價值理論中,有一種心態(tài)就是“低趨高避”:逃避失敗,也不渴望成功,這類人善于采用防御術,選擇各種原因為自己的失敗開脫。
因為“懶得做”而失敗,比“做了什么”而失敗,更讓人自我麻痹:畢竟,這種狀態(tài)是我主動選擇的,如果我愿意,我依然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啊!
頗有點掩耳盜鈴的味道,對不對?
在《少有人走的路》里有這么一句話:
一個人的心智越是成熟,就越能察覺到自身的懶惰;越是自我反省,就越是能找到懶惰的痕跡。越是發(fā)現(xiàn)懶惰在作祟,越是強迫自己要加快步伐,朝著自己認定的方向大步邁進。
當我們的意識開始覺醒,察覺到懶惰是我們在給自己潛在的失敗和恐懼打掩護,我們還會放任自己懶下去嗎?
每個人都會犯懶,都會恐懼,都會害怕失敗。但我們擔心的一切都不會因為我們的逃避而停止發(fā)生。
而我們所看到的那些強者,看似無所畏懼,其實他們不過是選擇了用自己的力量來對抗恐懼罷了。
好走的路不難走,難走的路不好走。在難和易之間,往往是更難走的那條路更加正確。經(jīng)得起千錘百煉,才配得上胎脫換骨。
更何況,不努力的日子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輕松,那種常年累月求而不得的苦,才是我們給自己挖的最大的坑。
親愛的,從現(xiàn)在起,放下心中的畏懼,一點點地前行吧!
你若有一個不屈的靈魂,腳下就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。當你選擇了迎難而上,那些路途中的風雨,都會成為你撥云見日的序曲。
犯懶,沒什么好炫耀的。敢拼,才是一個人最大的底氣。
作者簡介:
一粒麥子,貓姐能量圈特約作者,一個喜歡文字的90后姑娘,愿用溫暖的文字做光,照亮前方的路途。文章首發(fā)公眾號貓姐能量圈(tqq1214cat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