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杨主任,我老伴做完第三次化疗,现在虚弱的连床都下不了,天天躺在床上,吃口粥都吐,这可怎么办啊?”在门诊上,经常会有患者提问这样的问题。
放化疗后的肿瘤患者,往往被乏力、呕吐、吃不下饭、白细胞暴跌等问题折磨得苦不堪言,甚至有人因此放弃后续治疗。
化疗后喝中药的作用是什么?
放化疗就像是在和癌细胞打仗,癌细胞被攻击时,好细胞也会无差别的被灼伤。
身体就会出现很多不良反应,这个时候中药可以保护好细胞,减轻放化疗副作用,增加放化疗的效果,最大程度的减轻痛苦,帮助身体恢复元气。
放化疗后“身体垮了”,
其实是这些问题在作怪!
放化疗后的身体不适,本质是“正气大伤,邪毒未清”。
1.化疗药像“无差别攻击”
不仅杀癌细胞,还会损伤脾胃,导致恶心呕吐、没食欲、抑制骨髓,白细胞降低、血小板暴跌,还会耗伤气血,导致患者出现乏力、脱发、手脚冰凉等症状。
2.放疗像“局部灼烧”
头颈部放疗可能引发口干舌燥、吞咽困难、口腔溃疡;胸部放疗可能导致干咳、胸闷;腹部放疗则容易腹泻、腹痛。
“很多患者觉得‘等化疗结束、身体好点再喝中药’,结果拖到副作用爆发才想起中医,这时候调理难度就大了。”
中药介入的时机,直接影响康复效果。
化疗后喝中药的“黄金时间”
很多人都错过了
根据40余年临床经验,杨小平主任反复强调一个关键时间点:化疗结束后的1-2周,是喝中药的“黄金窗口”。
为什么是这个时候?
打个比方:“化疗药就像‘炸弹’,用药时它在体内‘爆炸’杀癌细胞;停药后1-2周,是‘炸弹碎片’(药物代谢产物)逐渐排出、正常细胞开始修复的关键期。
这时候喝中药,就像给身体递上修复工具包——既能加速代谢残留毒素,又能帮脾胃、骨髓、气血‘回血’,相当于一边打扫战场,一边重建家园。”
具体来说,不同阶段喝中药的侧重点也不同:
化疗前1周:以“扶正气”为主,用黄芪、党参、茯苓等补气血、健脾胃,让身体“扛得住”化疗;
化疗中(用药期):以“减毒”为主,用竹茹、陈皮缓解恶心呕吐,用生地、玄参减轻口腔黏膜损伤;
化疗后1-2周(黄金期):重点“修复+抗癌”——一方面用山药、莲子、鸡内金恢复食欲,用阿胶、枸杞提升血象;另一方面结合半枝莲、白花蛇舌草等抗癌中药,抑制残留癌细胞死灰复燃。
有个肺癌患者,第三次化疗后白细胞掉到1.8(正常3.5-9.5),家属急得要打升白针。
后来找到了我,化疗后第5天开始喝中药,方子里加了黄芪、当归补气血,配合地榆、茜草升血象,10天后复查白细胞升到3.2,食欲也恢复了,后续化疗顺利做完。
喝中药不是“随便抓两副”,
这3件事必须注意!
“中药抗癌,最忌讳‘千人一方’。”李教授特别提醒,肿瘤患者喝中药,一定要做到“三辨”:
1️⃣ 辨体质:有的人体质偏寒(怕冷、大便稀),有的偏热(口干、便秘),用药方向完全不同;
2️⃣ 辨阶段:术后、放化疗期、康复期的用药重点不同,比如放化疗期要“减毒”,康复期要“防复发”;
3️⃣ 辨药证:中药搭配讲究“君臣佐使”,比如化疗后呕吐严重,要重用降逆的半夏;白细胞低,要加补骨髓的补骨脂。
曾有患者自己按‘网上偏方’喝中药,结果越喝越乏力——因为方子里的寒凉药伤了脾胃。记住:中药不是保健品,必须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。
最后想对患者说:
放化疗后的虚弱,不是“必经之路”;喝中药也不是“可有可无”。
抓住黄金时间,用对中药,完全能让身体“软着陆”,甚至为后续治疗“攒足力气”。
心愿:天下无癌
实盘配资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